依成份分類
質地堅硬,作為半成品,製作巧克力餡等。含量:可可脂含量高於50%,
組成:可可脂 。
黑巧克力(稱純巧克力):
硬度較大,微苦。含量:一般指純可可含量高於50%,或乳質含量少於12%的巧克力,黑巧克力是喜歡原味人的最愛,因為牛奶成分少,通常糖類也較低。可可的香味也沒有被其他味道覆蓋、在口中融化之後可可的芳香會在齒間四溢許久,所以有些人認為吃黑巧克力才是吃真正的巧克力,不過可可本身並沒有甜味甚至有點苦的。黑巧克力可以說是喜歡原味或是不喜歡甜味太重者最佳的選擇。
牛奶巧克力:
別將牛奶巧克力與白巧克力混淆在一起了!所謂的牛奶巧克力就是至少混和含有10%的可可脂和至少12%的牛奶,這種巧克力牛奶和可可的味道兼具,最適合喜歡香濃奶味的人了,不過牛奶巧克力較常會去添加較多的其他內含物,所以整體的口感偏甜。根據調查顯示,牛奶巧克力口味最為東方人所接受。
非調溫巧克力(chocolate compound):
成分組成:由可可製品(可可液塊、可可粉、可可脂)、乳製品、糖粉、香料和表面活性劑等材料組成。
白巧克力:
白巧克力就是不含可可粉的巧克力,也因為白巧可力沒有含可可粉,只剩下可可脂和牛奶,所以整體的顏色呈現白色。白巧克力和巧克力都有同樣的質地只是風味不同。白巧克力只有可可的口感,缺少了可可的香味,少了一點巧克力的氣息,所以通常白巧克力用來裝飾比較多。和其他巧克力不同的是它不含咖啡因。2004年美國規定白巧克力必須按重量計最少含兩成可可脂,14%乳製品,和少於55%甜味。歐盟取用類似規定:必須有兩成可可脂和14%乳製品。有些白巧克力是由植物油製造,顏色就會是純白的,或以可可脂製造的則呈象牙色。
依添加物分類(依照美國USDA的分法)
混有其他成分的實心巧克力:
是指巧克力中混有細碎的果仁、軟膠糖、餅乾、乳加、等成分的巧克力。
夾心巧克力:
包有果仁類內容物的巧克力。此類巧克力講究的是在細滑的巧克力外,還有另一種咀嚼的口感,而果仁的味道會和巧克力的甜膩做巧妙的中和。
酒心巧克力:
是指在巧克力的中間加入了烈酒漿。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巧克力,在巧克力裡面注入各種酒類,咬下去的瞬間可以感受到香醇美酒和巧克力的甜美,融化為一體的神奇口感,是喜歡花式巧克力的人成熟的選擇。
包有餅乾類內容物的巧克力:
讓餅乾的酥脆和巧克力的細滑形成對比。
熱巧克力(熱可可或飲用巧克力):
是一種飲料,通常是熱飲。典型的熱巧克力由牛奶,巧克力或可可粉和糖組成。熱可可通常不含可可脂,而熱巧克力則含可可脂,熱巧克力由微甜或苦巧克力切成小塊與牛奶攪拌,然後再加糖(有的熱巧克力會在頂部加生奶油)。熱巧克力從新大陸引進歐洲後極受歡迎,而各國在習慣上的製作方法又有所不同;而另外由白巧克力製作的則稱為白熱巧克力。
近幾年異軍突起的巧克力新產品
松露巧克力:
源由起自法國,法國人運用其美食的天分在巧克力上面做了突破的開發。在巧克力外面裹上一層厚厚的可可粉(外型看來像珍貴的松露因此而名),將原本巧克力裡的可可成分分離在外,讓可可與巧克力在口中分兩段的口感再做中和,先嚐到純可可的純苦香味立刻又中和了巧克力的醇厚香甜,由於分離了成分而有非常細膩、入口即溶的特殊口感。上市後造成新口味的喜好與流行於全球,形成獨樹一格的品種。
魚子醬巧克力:
緣起於義大利,與法國松露巧克力有異曲同工之處,但成分等級更高於松露巧克力。以高純度巧克力(60%含量以上的黑巧克力)外灑上純黑巧克力粒,就像巧克力上加了魚子醬一般,先吃到純黑巧克力的苦味再嚐到高純度巧克力本身的濃純香的綜合,是純巧克力再加持。由於外型像魚子醬品質也是巧克力裡魚子醬的等級,因此稱為魚子醬巧克力,為新型態的巧克力產品。
純黑巧克力:
隨近年著健康意識的提升,高百分比的純黑巧克力也漸漸受到消費者的重視,從黑巧克力的門檻60%開始,65%,70%,75%,80%,90%,99%,100%,比率的巧克力,各大廠都有系列的產品生產。一般來說黑巧克力已經可以調到既吻合健康又兼顧口感的需求水準,大眾可以接受的最大範圍是在60%~80%之間,85%有少數品牌做得非常好。而85%以上是非常健康意識或需求導向的特定族群所接受的。
資料來源http://www.ichocolate.com.tw/DOC_1755.htm
圖片1來源
圖片2來源
圖片3來源
圖片4來源
圖片5來源
圖片6來源
圖片7來源
圖片8來源
圖片9來源
圖片10來源
圖片11來源
圖片12來源
圖片13來源
圖片14來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